2021年3月15日

北部博物館從業人員 Level Up 計畫 淡水河水路、陸路田野調查3月12日啟航

3
月共舉辦3場博物館未來CEO系列活動【台北訊】博物館法發布後,為提升小型博物館的社會效益,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特別舉辦「博物館從業人員
 Level Up 計畫」。北部計畫由輔仁大學博物館所承辦,第二場工作坊「水文‧生態‧博物館淡水河沿岸田野調查」於312日上午啟航,由戴寶村老師領隊出發,從大稻程沿著淡水河水路到淡水老街,再從陸路參訪淡水重要廟宇和博物館群,讓學員親身體會淡水河貿易與沿岸發展的歷史與文化特色。

計畫主持人林秋芳教授表示:「希望透過這次的工作坊建立一個緊密的區域網絡,讓中小型或私人博物館透過活動能夠精進內部人員職能,也希望促成館舍間的合作。」

312日安排的「水文‧生態‧博物館淡水河沿岸田野調查」由戴寶村教授帶領,從大稻埕碼頭出發,學員坐船從水路沿途導覽大稻埕與淡水河歷史,了解大台北地區的城市發展脈絡;在淡水渡船碼頭上岸後,沿著淡水老街講述廟宇與馬偕相關歷史導覽,並認識淡水古蹟博物館群之運作模式。

上午學員們搭乘渡船從大稻程出發,在戴寶村教授的解說中瞭解淡水河對臺北歷史發展的重要地位,提供北部灌溉水來源與運輸通道。1788年八里坌成為「正港」後出現大量商行,也才有了「十三行」的地名;1860開港通商之後北部逐漸成為商業重心,其中茶葉出口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你可以看到大稻程、淡水老街其實都是平行與河道的」這顯示淡水河對於早期聚落發展的重要性,而現在「我們既想遠離水,又想親近水,所以才在建了河堤之後又蓋水岸豪宅」。

我們好像認識臺北這座城市,但又好像沒那麼了解它。乘船中沿岸看到的紅樹林其實是文化資產保存的對象,爭議不斷的社子島其實也供應了臺北市民生鮮蔬菜等等。

離開水路後,從廟的建立也可以看出人群聚落與貿易的變化。在戴寶村老師的引導下,學員進入淡水福祐宮觀察媽祖廟的格局和文化特色,碑文記載的燈塔所在地,或至在中法戰爭中出現媽祖助戰的說法,從不同角度發現媽祖信仰的影響。

下午參訪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群,透過全國首座將古蹟與歷史建築作為藏品的博物館,瞭解文化資產的活化與可能性。包含紅毛城、小白宮、淡水海關碼頭等共33處有形文化資產,以淡水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為核心價值,強調民眾參與和在地體驗學習。計畫主持人林秋芳表示,博物館的各種展示典藏、推廣教育、文化行銷等多元面向,能提供在地整合及創新的能量,強化地區居民與土地的連結。

北部博物館從業人員 Level Up 計畫,3月共舉辦3場博物館未來CEO系列活動:312日「水文‧生態‧博物館淡水河沿岸田野調查」、325日「地方博物館如何與在地建立連結」、326日「博物館人員必修展示設計及執行」、「如何施展博物館觀眾的吸睛大法博物館教育與行銷的方法與策略」。318日前截止報名,活動相關資訊:https://reurl.cc/yneL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