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台灣癌症基金會走過20年,並與時俱進,從深化國人的癌症防治教育,到加強癌友關懷服務網絡,以全人關懷為目標,加強南北資源的整合,積極推動全方位的防癌抗癌理念,
落實防癌工作生活化,推動癌症防治在地化,以及癌友服務的個別化,並持續與國際接軌,汲取最新資訊,帶給國人最優質的服務。今天舉辦二十週年感恩茶會暨第十一屆十大抗癌鬥士頒獎,受到來自各界的祝福,包括陳建仁副總統、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的肯定。現場陳建仁副總統頒贈「第十一屆十大抗癌鬥士」獎座,同時集結十大抗癌鬥士的生命故事,出版了「勇渡波瀾的抗癌鬥士」專書,鼓勵癌友以及正處於生命低潮的朋友們,坐自己的主人,雖然在主宰自己的路上,總是會遇到不同的波瀾,就如同台下的抗癌鬥士們,曾被病魔所困,卻仍然能夠勇渡波瀾,並將這些生命的註記化為光與熱,幫助更多的人樂觀向前。
「陳建仁副總統」肯定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展各項防癌抗癌運動
及利民的公共政策展現公益組織新世紀價值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民國86年12月正式成立,至今整整20年,這20年也正是台灣癌症醫療環境與觀念轉變最大的年代。過去醫療封閉,人人聞癌色變,而20年來透過台灣癌症基金會及各界的努力,讓「癌症」各種觀念從封閉到多元、從健康的次議題成為社會及政策關注的主流。陳建仁副總統也嘉許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癌症防治法」,讓許多利民的公共政策有母法可以執行,也提升了國人對癌症防治之重視。他讚許說,20年這一路走來的關鍵世代,基金會從議題介入、社會教育及環境與政策的影響等等,再再扮演著對國家社會癌症防治不可或缺之力量,也是癌症防治史上的資優生。
而陳副總統也細數與基金會的緣份,無論是從擔任衛生署長、國科會主委至今,一路上看到基金會,無論是從國內癌症防治的基礎奠定、關懷社會弱勢的公益引導,以及國際防癌抗癌的腳步接軌,都展現了令人驚艷的成績,他說,這就是公益團體所必須展現的新世紀價值。
四中研院院士同切20歲生日蛋糕
回顧20
強化多項生活防癌及癌症篩檢工作 讓國人受惠
由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王金平,與四位中研院院士同切生日蛋糕,包括陳建仁副總統、彭汪嘉康院士(基金會副董事長)、吳成文院士(基金會董事)、楊泮池院士,祝賀台灣癌症基金會生日快樂。回顧過去,王金平董事長說,還記得創會之初,基金會除了全心投入癌症預防的宣導,也與彭汪嘉康副董事長、賴基銘執行長,積極奔走催生「癌症防治法」,並在1999年就開始宣導「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蔬果飲食防癌觀念,而2012年更發起「全民練5功.防癌就輕鬆」口號,呼籲民眾落實「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五項健康生活守則,希望可以降低國人60%-70%的罹癌風險。而基金會長期對於國人幾個好發癌症強化篩檢宣導,例如乳癌篩檢、子宮頸癌「HPV疫苗+抹片 雙重防護」、「大腸癌-追捕瘜肉小子」,以及「肺癌-愛妳不肺力.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尤其兩屆副總統蕭萬長先生以及現任陳副總統都是透過早期篩檢發現肺癌而且痊癒的受惠者,顯示基金會著力於篩檢工作是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方針。
唯一取得服務品質管理認證之非營利組織
王董事長強調,強化癌友關懷服務、照護癌友,更是基金會近十年來的工作重點。基金會在南、北兩地成立「癌友關懷教育中心」,並銜接全國各大醫院癌症資源中心,建構癌友服務網絡,更進一步在2015年通過「ISO-9001癌友關懷服務品質管理系統認證」,建立標準化的癌友關懷服務流程,並設置「個案管理系統」定期追蹤服務,透過系統關懷人次已經高達18萬人次,以專業的團隊、貼心的服務,陪伴癌友走過艱辛的抗癌路,進而順利邁向康復。
專業的癌症服務非營利機構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教授暨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醫師指出,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專業服務團隊設置有,專業的腫瘤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社工師,這樣的配置已經有如小型的醫事單位,專門為癌友服務,我們也自詡為最專業的癌症服務非營利機構。
「全民練5功專書出版」 送給國人20週年遠離癌症的禮物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20週年集合國內專家權威出版「防癌抗癌 5功寶典」全民練5功專書,
由專家傳授如何力行防癌的五個功法, 就能降低60
至70%的罹癌風險。王董事長說:這是要祝福並送給民眾一份健康大禮,這本書籍融合基金會長年推廣的「全民練5功.防癌就輕鬆」整合性的防癌概念,深入教導民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遠離癌症的威脅,這是一本「無癌生活,從家庭做起」的家庭防癌實用書籍,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人人健康,全家富足」,相信只要國人深入閱讀這本書籍,並且落實書籍裡教導的所有觀念,必定能讓癌症遠離,真正邁向無癌願景。
展望20 智慧服務智慧照護
「台癌e照護」全國唯一專屬癌友之全癌症互動服務APP發表
為了提供不受時間及地域限制的癌友服務,賴基銘執行長說,基金會在20週年的同時,建構了一個全新多元互動的華人網路服務平台-「癌症e學苑」網站,運用智慧科技,打造癌友智慧服務網絡,訴求「智慧服務.智慧照護」。透過「癌症e學苑」網站主體,從中建置了癌友線上學習平台—數位教學e-Learning及「台癌e照護」APP, 透過互動頻道、癌症線上講座…等等,讓癌友和家屬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時學習各項照護知能,打造戰勝癌症的關鍵力量。
賴執行長說,在過往服務癌症病友的經驗中,基金會總是聽到有癌友或癌友家屬因為疾病與家庭等種種狀況,無法親自前來基金會接受服務而感到遺憾,或者是癌友在治療期間因為各項副作用導致身體虛弱而不能外出求助。基於此,基金會體認到只是訴求專業團隊,絕對是不夠的,有了專業的團隊,還必須能夠洞察病友的各項需求,並給予全方位最即時的解決,讓基金會成為病友們最忠實且重要的依靠,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賴執行長特別說明其中的「數位教學平台」單元,是由專業講師精心拍攝各式主題教學影片,囊括營養指導、心理支持及復健運動、專題演講等,癌友居家照護迫切需求之主題;更設有「直播小教室」每週開播,讓癌友在家就可以與專家互動。此外,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智慧時代,基金會更獨家開發了專屬APP-「台癌e照護」,只要透過手機就可以隨時線上學習,也可以透過手機擬定適合自己的每週康復課程,打造專屬的個人化行動服務。
「智慧服務 智慧照護」 -直播小教室
物理治療專家 簡文仁老師+運動營養師
范范 20週年現場開箱直播
今天活動現場,基金會也特別邀請著名物理治療專家簡文仁老師,及運動營養師范范,在「癌症e學苑」的直播小教室,擔任時下最夯的直播主,進行直播開箱,帶大家看看「癌症e學苑」究竟怎麼解決大家的疑難雜症。線上就有民眾立即問到上班下屬不給力,常常甩丟文件肩頸酸怎麼辦?簡老師立即診斷這是「凍蒜凍蒜(當選)」症頭,可以做「車輪餅」動作來緩解;范范也代民眾發問,上班不順心,常被老闆罵臭頭,「釘到定扣扣(硬梆梆)」的症頭」如何解?簡老師立即示範可以做「鯛魚燒」動作,立馬緩解心頭鬱卒!現場直播笑聲不斷,逗趣卻實用的直播小教室,也在二位老師的宣傳下,引起網友按讚連連。簡老師表示:「癌友的問題常常都很具急迫性,能線上即時解答,相信可以給予病友非常大的安全感及幫助。」希望未來民眾可以常利用「癌症e學院」各項服務解惑,也可以於每週五的下午三點守在「癌症e學苑」網站,或是運用手機「台癌e照護」APP,準時收看直播小教室。
10位抗癌鬥士獲 陳建仁副總統頒獎
自2007年開始,台灣癌症基金會每年舉辦「十大抗癌鬥士選拔」,期待藉由癌友們正面積極的力量,讓社會大眾了解癌症不是絕症,癌症可以治療,而且隨著醫學的進步,癌症的存活期拉長,治癒率也愈來愈高,成為一種慢性疾病,所以只要積極面對,戰勝癌症不是難事。陳建仁副總統現場頒發抗癌鬥士獎座給今年獲選的十大抗癌鬥士,並且透過他們的故事勉勵所有人,提到台下的抗癌鬥士們,曾被病魔所困,甚至面臨生命危急處境,卻仍然能夠勇渡波瀾,並將這些生命的註記化為光與熱,幫助更多的人樂觀向前。看到這群在逆境中積極樂觀的抗癌鬥士們,以自己生命體驗所展現出來的大智慧,選擇樂於奉獻、勇於佈施的生活方式,都是你我人生學習的最佳導師。
10大抗癌鬥士
勇渡波瀾~他們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
「全國第11屆十大抗癌鬥士選拔」在經過各方專家包括彭汪嘉康院士、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第二屆抗癌鬥士郭俊開、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資深社工師/諮商心理師
蔡惠芳、台安醫院化療室護理師台邱容月、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護理部長照科科主任蔣曉文、臺灣師大社工所暨心輔所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常務監事溫信學、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社長蕭艷秋等,經過三次評審過程,共選出十位抗癌鬥士:
1.王亭晏/39歲/惡性膠質細胞瘤(腦瘤)第三期
二十多年前婚姻失和,埋下健康隱憂,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王亭晏(腦瘤第三期)但帶著孩子堅強抗癌!本以為婚姻觸礁已是人生谷底,沒想到惡性腦瘤悄悄找上門,為了生活與孩子,我一邊化療,一邊工作,我每天都會大聲的告訴自己”我真的很不錯!”
絕不輕言放棄,我奇蹟般的恢復並成為志工,付出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詹勳亞/18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勳亞回憶著:「『勳亞、勳亞、弟弟……』大家不斷叫著我的名字,要我不要睡著了。這大概是我此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刻,周圍的一切十分模糊,整個人虛無縹緲,是身旁不斷的呼喚才將我又拉回了現實世界"」
兩萬五千分之一的機率,讓勳亞在國三的小小年紀便罹患血癌,經歷骨髓移植、化療、復發等重重考驗,一度徘徊在鬼門關前。但燃燒著年輕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家人的全心支持及照顧下,使他歷劫重生,化為美麗鳳凰。
3.柯菲比/20歲/惡性骨肉癌第二期
菲比,一個熱愛鋼琴的國中少女,在確診為惡性骨肉瘤後,第一次看見堅強的爸爸落淚。原以為化療結束後一切將歸於平靜,誰知道國三畢業前夕腫瘤復發,面臨右手臂截肢與罹癌的雙重打擊,菲比以單手,依然堅定地彈奏出生命的精采與不朽。
菲比說:「現在回頭看,「勇氣」是一種能力,是經過十幾次化療和一次次全身麻醉的手術鍛鍊出來的,我用著破釜沉舟的心態過每一天,面對徬徨未知的明天,使我決定珍惜每個平凡的今天。」
4.何川盛/62歲/舌癌第四期末
手術後面目全非,當時無助又害怕。雖然沒了舌頭,但經過反覆練習,何川盛恢復七成溝通能力自信地重返人群
,還參加口腔癌防治宣導,並以過來人經驗鼓勵癌友:我沒有舌頭,但我能與人溝通,還能唱歌,這是戰勝癌症最有力的證明。他說,轉念讓我活出全新的自我,只要相信,就能創造奇蹟!
5.李錦豐/54歲/腎臟癌第四期
幾次血尿加上急性疼痛,李錦豐竟然診斷是腎臟癌合併肺轉移,多次進出醫院,從壯年巔峰,瞬間變成癌末病人,但是癌症並沒有擊垮他的心志,收集資料撰寫部落格,集結癌友一起抗癌、一起存活,從此戒菸戒酒、規律作息、不沮喪、不憤怒,踏實過日子,他說,我不再理會存活率,在家人和醫師鼓勵下,已過四年多
,我將用眼前生命中的最好,來創造未來更多的美好!
6.王育慧/51歲/乳癌第三期
乳房X光檢查結果異常,王育慧卻因沒有任何不適,而忽略了乳房切除,精力重建手術失敗沮喪失落,非常感謝先生始終不離不棄。經歷化療痛苦,育慧參與志工培訓,積極宣導「乳癌防治」,並陪伴癌末姐妹,完成登上合歡石門山的心願,雖然另側乳房再確診原位癌,但是玉慧說,我坦然面對失去雙乳,自信地舞動精彩人生,癌症只是我的曾經,我是一隻重生的鷹。
7. 陳筠芝/36歲/卵巢癌第四期
33歲那年,筠芝罹患了與母親一樣的癌症-卵巢癌四期,父母親皆因癌症離世,但是獲知罹癌的當下雖然晴天霹靂,但是她只有一個信念:我要活下去。雖然掉髮但筠芝不改搞笑本色把奇異果標章貼在後腦勺自嘲,也成立粉絲頁,化身幽默「機大王」,轉化治療不適,引起癌友共鳴。她說:我喜歡畫畫,將持續開發文創商品,捐贈義賣所得給公益團體。
8.羅玉彩/56歲/淋巴癌、乳癌第三期
弟弟捐髓、先生留職停薪,孩子還小,得知再罹乳癌,信心崩塌,所幸女兒的貼心重燃我的抗癌勇氣,年初得知骨頭轉移,告訴自己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往前走,要活出精彩無悔的人生,她說:我不能被病魔打倒,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活的寬度,我加入生命線擔任自殺防治志工,分享生命的可貴。
9.蔡德水/53歲/膀胱癌第三期
43歲人生才要開始發光發熱,膀胱癌卻在這時找上,雖多次復發,但德水遵循正統醫療並在中醫輔助下穩住病情,跨越生死關卡,德水歡喜轉念成為癌症資源中心志工,時常探視癌友、和癌友一同環島。他說:在付出中找到生命價值,「罹癌」是老天爺給我的禮物,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段精彩人生的開始。
10.蔡志騰/61歲/食道癌第三期、肝癌第四期/轉移局部肺葉
志騰自問:「我是好人啊! 好人不長命嗎?。儘管心情無法平靜下來,但我清楚知道此時,再怎麼沮喪都沒用,我必須拿出專業經理人的應對態度,冷靜上戰場才是正途。
」蔡志騰原本是意氣風發的外商企業高階主管,五十五歲那年,職場升官前夕,收到一份癌症確診報告──意外的墜落,迫使他重新思考人生;但是他熬過挫折,保持開闊心態與積極行動,”樂活”抗癌。
這些動人的抗癌故事,都在「抗癌鬥士故事系列(十一)-《勇渡波瀾的抗癌鬥士:遠離惡病質找到抗癌成功的關鍵》」,看十大抗癌鬥士堅毅無畏的抗癌精神。書中另載錄「遠離惡病質-找到抗癌成功的關鍵」,書中提到癌症惡病質是因為病患的賀爾蒙、新陳代謝異常,使得身體的營養不良,嚴重時甚至「瘦到皮包骨」。根據研究,將近有一半的癌症病患,遭受「惡病質」的侵擾,讓病情雪上加霜。本書邀請專業腫瘤科醫生、中醫師、營養師,教你如何攝取正確的營養、中醫輔助調養,收錄10道營養食譜,作為抗癌過程中,最堅強的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