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

中醫治療腦中風與中醫在腦血管疾病的成果

圖:來賓大合照.

(台北訊)腦中風是國內常見的急重症,主要由腦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導致腦細胞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其後遺症包括:肢體無力、語言障礙、大小便失禁、記憶力與認知功能衰退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中醫在腦中風黃金復健期(發病後六個月內)透過針灸等治療能幫助患者恢復。無論是住院、門診或是居家醫療,中醫均能提供個別化的照護,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疼痛、消化與睡眠問題,提高生活品質。

此外,研究實證已經證明針灸可降低腦中風的併發症與死亡風險,並有效減少二次中風發生率,特別對年輕患者療效更為顯著。透過中西醫結合,能夠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式,提升中風患者的康復成效。

台灣腦血管疾病現況

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台灣中風發生率,在36歲以上人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若以台灣地區36歲以上人口數接近1,000萬,每年的腦中風初次發生數約為3萬人。除此之外,台灣110年全民健保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腦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達43.7萬人,其費用占總醫療費用比率排名第7位。民國111112年腦血管疾病位於國人十大死因的5位,因此腦中風疾病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腦中風發生後併發許多後遺症,輕則無法工作,重則行動困難,需要臥床,甚至死亡。若一人生病,每年甚至耗費百萬,全家受累,也成為國家經濟負擔,降低競爭力。腦中風可分成缺血型與出血型腦中風,缺血型佔腦中風總人數約八成,出血型約占兩成。常見腦中風症狀的口訣:一臉一手歪無力,兩片嘴唇說不清。處理要點就是盡快送醫,盡快接受治療。關於預防腦中風與再中風,最主要注意血壓、血糖、血脂、心律不整等,還要定期健康檢查與追蹤。

台灣本土臨床實驗與他國臨床實驗顯示,針灸可以治療腦中風,在生活功能與腦神經功能可獲得一定的幫助。

中醫如何治療腦中風

腦中風概述:腦中風在現代醫學中被稱為急性腦血管疾病,古代文獻中並無「腦中風」一詞,常以「偏枯」、「偏風」、「喎斜」等術語描述。

腦中風的分類:腦中風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中經絡型和中臟腑型兩種類型。

中經絡型:症狀-意識清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病機-氣血痹阻、風邪入絡,導致經絡不通。治療方向-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改善氣血循環,恢復神經功能。

中臟腑型:症狀-昏迷、癱瘓、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等。病機-閉證(痰熱內閉)、脫證(氣血大虧)。治療方向-急救開竅、回陽固脫。幫助恢復基本生命功能,穩定病情。

中醫治療方法:中醫治療腦中風的方法包括針灸、中藥及現代藥物。

針灸:用於治療腦中風患者口眼歪斜、吞嚥困難、肢體無力或拘孿等症狀。

中藥: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用於活血化瘀、促進腦部循環。

現代中藥:自費藥物如:「腦得生」養腦散,可促進腦部循環及肢體功能恢復。

治療策略與門診管理

住院會診:適用於腦中風6個月內的患者,中醫及早介入進行針灸治療。

一般門診治療:特定疾病門診加強照護-針對腦中風發病2年內的患者,進行加強照護,結合針灸與理筋手法,幫助肢體功能恢復,減少後遺症。

不同部位的穴位選擇:根據患者症狀選擇不同的穴位進行治療。頭部穴位如:百會、四神聰可改善神經功能,廉泉改善吞嚥困難;上肢穴位如: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有助於運動功能恢復;下肢穴位如: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太衝等則有助於恢復下肢力量。

中醫治療腦中風的藥物及方劑

中醫治療腦中風的藥物與方劑-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發展,以下進行介紹:

一、腦中風常用中藥介紹

1.活血化瘀藥類:丹參、川芎、紅花、桃仁。活血化瘀、擴張血管、止痛。

2.益氣養血藥類:黃耆、當歸、人參。補氣養血,活血。

3.化痰醒腦藥:半夏、天麻、石菖蒲等。化痰開竅、醒腦安神,改善意識障礙。

二、急性期腦中風的中醫藥治療-急性期中風:祛邪為要。

1.活血化瘀:丹參、川芎、紅花、桃仁。

2.化痰醒腦:半夏、石菖蒲。方劑:安宮牛黃丸

3.平肝熄風:天麻、鉤藤、菊花。方劑天麻鉤藤飲

4.新藥:養腦散(自費)

三、慢性期腦中風的中醫藥治療-急性後期、慢性期中風:去邪轉扶正固本。

1.益氣養血:黃耆、當歸、人參。方劑:補陽還五湯、

2.補腎填精:山茱萸、熟地。方劑:地黃飲子、六味地黃丸

3.健脾化痰:茯苓、白朮、陳皮。方劑:溫膽湯

4.新藥:NeuroAiD(國外上市)、開發中新藥:中藥複方PM012(國衛院)醒腦一號(臨床研究)

四、新藥發展-中藥結合藥理與臨床研究-BNG-1(養腦散)在腦中風研究為例。

1.藥理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凝血時間延長、增加神經修復(腦神經滋養因子)、動物實驗治療性腦梗塞面積減少46.29%

2.臨床試驗:治療10天內65歲以下中重度腦梗塞腦梗塞,併用BNG-1輔助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五、中醫治療腦中風的獨特性與優勢

急性腦中風後「時間就是大腦」,正確且即時的治療非常重要。急性期後階段,許多患者神經功能仍然受損,這是“大腦需要時間自我修復”的時期多種中藥與方劑,有效針對急性腦中風後腦組織的自我修復。

如何預防腦中風

腦中風的預防原則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平時養生,預防腦中風的發作;一旦罹患腦中風,避免失能與二次中風發生。主要的預防措施如下:

控制危險因子:預防腦中風必須從認識危險因子開始。世界中風組織表示,九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平時應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與心房顫動,避免抽菸,控制體重以及適度的運動。

健康生活方式:

1.均衡飲食:如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多攝取蔬果、全穀類、堅果、魚類,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限制鹽分攝取(每天少於5克),避免高鈉食物(如醃漬品)油炸食品。

2.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可結合太極、八段錦、氣功、平甩功等。

3.減緩壓力:如靜坐、冥想、瑜伽、深呼吸。

4.適當休息,避免熬夜。

5.保持情緒平穩,避免暴怒。

定期健康檢查:定期血壓、血糖、血脂肪檢測,頸動脈或心臟超音波、心電圖等。

中醫藥預防:

1.調理氣血:透過針灸、拔罐、推拿經絡和穴位保健以促進氣血流通,預防血瘀。如太衝、內關、合谷、足三里、陽陵泉。

2.適當藥膳與中藥:山楂、丹參、黑木耳等活血化瘀,幫助血液循環。黃耆、當歸、黑芝麻等益氣養血補腎。天麻、鈎藤:降壓、保護腦神經細胞。

3.中醫體質調理:

•肝陽上亢型(頭暈、易怒、高血壓):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

•痰濕阻滯型(體胖、頭重、血脂高):二陳湯-化痰通絡。

•氣虛血瘀型(氣短、疲勞、血瘀):補陽還五湯-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