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南安部落的族人們與產官學各界先進在布農里山記者會中合影留念。(慈心基金會提供)
深入的相處和互動,發現布農里山地景的珍貴與部落困境
慈心基金會2014年來到花蓮卓溪南安部落,協助農友轉作有機水稻,打造玉山腳下第一畝有機稻田。透由長期的相處互動中發現,布農部落保有珍貴的農耕智慧及傳統文化。
有別於以獲取貨幣為目的之單一作物的產業農耕地景,家庭菜園不但保存了各種祖先流傳下來的老品種,栽培作物種類全年多達百餘種,而菜園內部的複雜結構,以及其在地景中鑲崁分布,環繞周邊自然生態系(次生林、溪流),供應與支撐了各種生物食物來源與棲息等各種利用的環境,並連結不同的自然棲地,直接呼應林業保育署提出的「國土綠網」政策。
但是,在過去殖民時代與現代化的影響下,導致部落文化出現斷層,也迫使部落居民離開原本生活環境跟農耕方式,改變了人與土地的關係,若部落青壯年持續流失,則淺山保育與部落文化傳承將無以為繼。自2018年起,慈心基金會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合作,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前提,與布農族人合力盤點布農里山智慧、組建布農豆豆班、啟動接傳人計畫、鏈結整合里山地景單元涉及之相關權益關係人,尋求傳統生態智慧接合現代生活的應用,開展部落生態經濟,建構可持續的布農里山生活。
家庭菜園,傳承布農傳統生態智慧,成為修復人與自然的契機
在布農傳統智慧中,涵蓋對動物、植物、環境、氣候的觀察,結合部落的時序與人文,形成獨有的珍貴文化。保存部落傳統文化的方式就是需要更多人認識並且開展應用。誠如每當遇到問題,布農族人提到以前長輩都會怎麼做,慈心基金會的夥伴就會不停追問並請求示範過去布農傳統的生活智慧時,部落長者的回應:「你們應該再多問一點,我才會想起來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慈心基金會偕同部落長者與青年,組織「布農豆豆班」進行30餘種豆類與穀類的保種工作,以及啟動「接傳人計畫」來保存並記錄布農傳統智慧。透過部落長者與部落青年共耕、共食、共勞的過程,手把手將傳統文化與智慧,傳授予下一代。更進一步,讓年輕的接傳人開展出部落特色,結合布農里山地景與迪娜(布農族對女性長輩的尊稱)的彼桑拉返,規劃出適合遊客深度探訪的走讀行程,同時體驗布農里山的美好地景與部落特色風味料理。藉此活化部落經濟與里山地景,鼓勵青年返鄉,減少青壯年流失,也是保全部落文化的重要方向。
然而,布農菜園裡看似平凡不起眼的作為,包含在田裡種大樹、種些高低錯落的各種作物、和親友交換多品系雜糧,還有田邊的砌石、植物攀爬用的竹架、灌概溝渠等等豐富元素,讓布農菜園也提升了整體的生物多樣性,對於里山地景具有重要意義。
9月在城市看見彼桑拉返的智慧,11月到部落體驗里山永續生活
從空中鳥瞰布農里山,森林、溪流、水圳、居舍、農田相互交錯,形成豐富的地景與圖案。「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城市特展期間為9月7日至9月20日,特展主視覺即是由布農族青年與年長的迪娜們共同以拼布呈現布農里山鑲嵌地景的豐富與美好。在第一展區可以透過迪娜的菜園多寶格,如同走入彼桑拉返,看見菜園多樣性種植的樣貌的轉變,以及傳授農耕智慧的迪娜與年輕接傳人互動的動人故事。第二展區則呈現布農族人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包含迪娜眼中的百步蛇、黑熊、竹雞、文鳥、兔子等,以及昔日山坡農耕常見的駁坎砌石、木堆、矮籬、大樹根等用途與今日菜園的應用,最後更設置布農豆豆體驗區,邀請觀展者聽聽布農豆豆代表的意義,並且領取豆豆種子,到展區佈置的菜園種下一顆布農豆豆,這些豆豆將在城市特展結束後,移回布農里山的彼桑拉返。
2024年11月,慈心基金會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將把「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移回部落,同時規劃三條不同主題的走讀遊程:「南安_田間觀察員」看看里山地景的神奇世界;「清水_女人的田」品嚐旱田邊的味覺饗宴;「卓樂_山坡動物園」尋覓動物訪客的踪跡,提供大眾實地進入布農里山地景,深入尋訪迪娜們的生活智慧。迪娜說:「把傳統作物農耕智慧教給他們,他們就會去教別人。」無私的分享也傳遞出布農族人的純粹個性。歡迎大眾親至展覽現場或關注粉絲專頁報名走讀遊程,一同體驗既日常又奇幻的布農里山,感受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身心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