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治未病立冬補冬記者會-全方位補冬策略

素食及癌症,腎病三高等特殊體質之補冬養生
台北訊---立冬,是一年當中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表示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立冬補冬,補嘴空」,如何正確適當的補冬,是現代人必須注意的課題。

從體質和補法的簡易分類入門,再到一般民眾的補冬策略,包括了藥膳鍋物、食材選擇、禁忌及注意事項等,進而延伸到特定年齡族群等的補冬策略,做一個年齡、體質全方位的簡介。

而除了上述「食」的部份,「行為」方面也是有很多可以補冬的作為,在《黃帝內經》中也提到了許多冬天養生(養藏)的方法;另外,中醫獨有的三九天(貼),「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季時在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可改善過敏性疾病和易感冒的體質,使我們的補冬策略達到更加的全方位。

補冬的歷史故事

補冬的歷史典故,網路文章甚多,但大多語焉不詳,欠缺研究。一般都說,是奠基於《黃帝內經》,但其實在該書中,並未提到補冬的具體操作法。而到了東漢末年,因為張仲景發明「嬌耳祛寒湯」,逐漸形成北方人冬季吃餃子的習俗。這說明了,補冬不是一時一地突然形成的,而可能是逐漸積累所呈現的文化樣貌。到了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出現後,食療的地位被提升至藥物療法之上,人們才開始逐漸在食材和藥材的搭配上,思索更多的可能。而到了明清之後,溫補脾胃之風氣大盛,補養文化更到了一個巔峰。1912年民國成立,西方醫學科學大量傳入,有更多的醫家開始用營養或消化功能來解釋補冬的道理,而藥廠也抓住這樣的習俗,推出各種新式成藥,借用補冬的文化與意涵,行銷新式中成藥。而戰後臺灣,補冬的文化被記載的更加詳盡,包括臺灣人愛吃的食材和藥材,在本次記者會中都會加以介紹。最後還是要說明,補冬還是要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最好的調理方式,針對個人體質與宿疾,徵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購買合格藥材燉煮調味,才能真的發揮冬令進補之功效。

素食及癌症,腎病三高等特殊體質之補冬養生

一般人對於養生補冬的印象多停留於吃火鍋,羊肉爐,薑母鴨,人參雞,這些聽起來就暖呼呼的鍋物。但是對於素食者,癌症治療中患者,還有一些三高腎臟病患者,這類濃郁熱性的進補,往往含高普林,高膽固醇,且過於燥熱,對特殊飲食及體質者並不適合。

長期茹素者,若體質虛寒,可以在烹調方式上用燉煮,慢熬。煲湯方式制蔬菜的寒性,也可在調味上增加薑或薑黃,肉桂,枸杞,黃耆等補氣血食材,至於蛋白質,可以從堅果類,豆腐類,牛奶起司中補充。而癌症患者治療中需要修復黏膜,增強胃氣,故食療上宜多選用養陰補氣藥材,如牛蒡,銀耳蓮子,山藥等,佐以西洋參,枸杞,等烹調,修補化療或標靶副作用,促進造血。至於慢性腎病三高患者,宜避免高磷高鉀高脂肪食物,“以清為補“是最高指導原則。進補避免濃高湯沙茶,以清湯低脂為原則。綜研之,雖蔬食,癌症,慢性病多有禁忌,但大原則仍要看個別體質及當下的寒熱虛實情況選用食物,補冬絕非一貫不變,而是根據個人當下狀況,藥食同源,達動態平衡,是為養生。

補冬藥材及藥膳的選擇

俗話說「立冬補冬」,依照習俗大家都會在這天「冬令進補」,街邊林立的薑母鴨、羊肉爐總是門庭若市,補冬絕對不能漏掉美味的藥膳燉補佳餚,加入中藥材燉煮的羊肉爐、燒酒雞、人參雞更是餐桌上的主角。過去務農、勞動為主的工作型態,人們習慣在這天慰勞一年的辛勞,補充體力、調養生息,增強體質來抵抗寒冬,為明年春天養精蓄銳。

補冬補嘴空,怎麼補最健康?滋補是有學問的,看什麼體質,該補什麼藥?以下就來介紹坊間常見的羊肉爐、何首烏雞湯、九尾草雞湯、麻油雞、燒酒雞、烏骨雞、薑母鴨等藥膳佳餚,依據個人生活習慣和體質,調整食材和處方比例,讓您補對重點,才不會適得其反。把握健康飲食原則,您也可以健康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