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和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提出「酒精零容忍,拒絕酒後駕車」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資料,去年(108年)7月酒駕新制上路後,108年7月份的取締件數由8,546件下降至108年11月份6,615件,降幅達22.6%,而移送法辦件數從108年7月份4,849件,減少至108年11月份4,142件,降幅14.6%。再加上交通部道安會致力推廣「酒駕零容忍、酒前酒後不開車」的觀念宣導下,近年來民眾多數具備酒後不開車的觀念,但隔夜醉及食用含酒精料理而造成酒駕,仍普遍存在著。因此,社團法人台灣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特別提出「酒精零容忍」,協助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聯合宣導「拒絕酒後駕車」及「小心隔夜醉」觀念,並特別邀請網紅the Pierre劉沛拍攝宣導影片,提醒民眾開心品嚐佳餚搭配酒品時,絕不駕車,並須達到一定的休息代謝體內酒精,避免造成宿醉駕車,危害用路人安全。
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銘鴻表示:「近五年,酒駕肇事件數已有逐年減少,再者去年(108年)酒駕新制上路後,由取締件數及移送法辦件數看來,的確達到一定程度的嚇阻與宣導成效。但從酒駕肇事的時段中發現,上午6點至中午12點,佔全日各肇事時段的比例,由11.8%逐漸上升至14.6%,顯示不少民眾輕忽了宿醉的危險性。對此,期望提醒民眾正視『隔夜醉』問題,修正錯誤觀念,避免意外觸法成為酒駕者。」
社團法人台灣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理事長吳克勤公佈今年宣導重點「酒精零容忍」,並進一步說明:「嚮應交通部道安會『酒駕零容忍』政策,促進會提出『酒精零容忍』,目的是加強民眾對隔夜醉,以及冬令進補食用含酒精料理及席間飲用酒品所可能造成的酒駕認知錯誤,不因錯誤的主觀認知而犯法、危害用路人安全,並以現今民眾習於閱聽的數位社群宣傳,加深民眾對於食用藥膳料理及飲用酒品後正確的概念,拒絕任何可能造成酒駕的時刻,將觸碰酒精後不駕車的觀念深植民眾心中,與交通部一同打造安全的交通環境。」
每年春節前後為各家公司展開尾牙、春酒聚餐的旺季,在開心聚會之時,日間酒駕比例卻悄然上升,早上6時至12時酒駕取締件數,已成為高酒駕時段,歸結主要原因是大眾忽略酒精是需要時間代謝的隔夜醉問題。肝膽胃腸科醫師郭東恩以專業的角度強調「只要飲用酒精不論濃度高低多寡,5~10分鐘就會進入體內,且不論量多量少,身體一定會吸收,每個人的解酒酶代謝速率不同,需要充足的休息才能將酒精代謝完全」,建議低濃度30%以下要休息12小時以上,高濃度30%以上休息24小時以上,並建議民眾前一天如果有飲酒,隔天最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確保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讓宿醉變成道路安全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