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澄映心池-朱江龍‧高英姿陶藝創作展」土與火的舞蹈-朱江龍、高英姿以烈焰闡發陶土的本質

 圖:大合照.台北訊:中國宜興自古有好土,以五色紫砂土製成的紫砂壺聲名遠播。從明代開始,紫砂壺由於透氣宜茶的特性而倍受文人推崇,演變精進至今,飲茶文化日盛,近三十年來臺灣風行以紫砂壺泡茶,香不耽擱,味不渙散,因此帶動了宜興紫砂壺的興盛,也成為促進海峽兩岸交流的橋樑。


 朱江龍與高英姿祖籍江蘇宜興,現居南京,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接受過學院良好的藝術造型教育,二人皆師事中國紫砂大師周桂珍女士學習紫砂傳統工藝。出生於陶瓷藝術家庭的高英姿自小耳濡目染於父母高海庚先生、周桂珍女士的言傳身教,勉勵他們技藝和藝德並舉,從做中學,體會泥性和工藝,進而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形式上靈感;朱江龍也曾就教於紫砂壺藝泰斗顧景舟先生學習紫砂陶藝,於九十年代在南京築窯,建陶藝工作室,屢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大展,活躍於工藝以及藝術相關領域。
圖:陶藝家朱江龍現場示範「紫砂壺慢輪泥片拍打成型技法」.
柴燒紫砂陶藝是朱江龍與高英姿近年陶藝創作的重點。明代紫砂器在誕生之初,表面顆粒肌理豐富和色澤古樸是拜柴窯之賜,而現代紫砂壺大多用瓦斯窯和電窯,卻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因此從紫砂的源頭尋找陶藝的活力,正是今天他們探索柴燒紫砂的意義所在。他們的柴窯,從設計畫圖到搭建、修改、燒窯,每個階段都親力親為;用宜興的紫砂土,以宜興的傳統技藝,運用柴燒中的氧化和還原氣氛以及豐富的火焰環境,靈活擺放陶藝坯件位置,出窯作品上流淌著火焰的痕跡,紫砂泥的鐵骨和融化、樹木在火焰中轉化為灰燼形成的斑斕釉淚、陶土在高溫中表現的倔強和嫵媚,每一次的創作彷彿是土與火舞蹈,充滿挑戰,經歷了烈焰的考驗因而闡發了陶土的本質。
朱江龍與高英姿在傳統紫砂藝術領域用心領悟,磨礪手藝,同時,豐厚的藝術素養,好奇探索的天性,勇於大膽挑戰的性情,促使他們在陶瓷諸多領域去探索創新。本次展覽以「澄映心池」為題,帶來了紫砂柴燒茶壺以及花器香爐等系列作品,其中《炻花》、《眾生》系列,型制古樸,表面佈滿自然柴燒肌理,顏色變化深沉豐富,並且以運用於生活空間為創作目的,表達出在現代社會中對於平靜質樸生活美學的追求;創作《田園系列》紫砂壺,清新俊朗,演繹現代人文意識。近來創作的茶壺多有表現性的主題,表現出對於紫砂傳統的尊敬和革新,有所依託但是不能完全泥古;《清風》、《不繫》等系列紫砂壺,表達了自由和感性的塑形技藝,展現當代紫砂陶藝創作的個性抒發和精神追求。
陶泥,從出礦到變得柔軟可塑,需要澄練、淘洗以及斗轉星移的時間,陶藝創作就像這澄泥、練泥的過程,沒有歲月的積累是不會有所成就的。朱江龍、高英姿伉儷從紫砂陶以及古老宜興窯的歷史和文化積澱中體會到千百年來,陶工與泥土之間的相互關係,充滿了順物自然的哲理,試圖與泥土之間產生更多的平等對話,在水、火、土之間的溝通和領悟是他們堅守的一種態度。生活是他們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譬如親自種茶、做茶,於手作茶壺中感悟而昇華,進而理解茶文化的真諦,茶器、花器、香爐等日常用器都表達出對於生活美學的理解,「澄映心池」正是他們陶藝創作之思想,也是做陶和生活的一種美學定位。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澄映心池-朱江龍‧高英姿陶藝創作展」
展覽時間:201778日至730
展覽時間:週二~週日09:3017:30 (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官方網站:http://taipei.ntc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