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年度帶狀疱疹衛教大使賈靜雯
台北訊---根據112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結果,我國每4人約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人數高達552萬人;不僅如此,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指出,心臟疾病致死率排行第2名,僅次於癌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醫師強調,心血管病患若得到帶狀疱疹,不只容易導致患者病程惡化,兩者更具有雙向關聯性。例如,根據本土研究,罹患帶狀疱疹後一年內,發生中風的風險比沒有得過帶狀疱疹者高出31%。相反來說,另一篇台灣研究顯示,民眾如中風,一年內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更是未罹患中風者的25倍。因此,為了幫助患者減少病原體的威脅,幫助健康照護超前佈署,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聯合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2025年共同發表《心血管病患疫苗接種指引》,為台灣心血管醫學照護寫下新頁。
年度帶狀疱疹衛教大使賈靜雯分享,自己母親的生活都因為皮蛇而被打亂,除了比分娩還劇烈的疼痛和留下無法抹去的疤痕,這次學習到帶狀疱疹與心血管疾病的雙向關聯性後,她也更加注意家人們的身體健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黃景泰醫師說明,年長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病患超過八成都屬50歲以上,這表示心血管病患已有兩項以上的風險因子,故更須小心帶狀疱疹會引發的併發症。建議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提升免疫力,並主動與醫師諮詢預防方法、多管齊下,積極預防帶狀疱疹。
心血管疾病與帶狀疱疹竟有雙向關聯性 與醫師諮詢預防方式,防止帶狀疱疹來敲門
李貽恒醫師指出,帶狀疱疹對國人、特別是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衝擊不容忽視。台灣人終身平均每3人就有1人可能深陷皮蛇纏身的風險,而若患有心血管疾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更是較常人為高。如美國研究指出,罹患帶狀疱疹後一週內,年長者心肌梗塞風險比未罹患皮蛇時增加68%;而根據本土研究,罹患帶狀疱疹後一年內,發生中風的風險也比起未得過皮蛇者高出31%;反之,另一篇台灣研究顯示,中風後一年內,得到疱疹機率更是一般人的25倍,顯示心血管疾病與帶狀疱疹具雙向關聯性,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黃景泰醫師介紹,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所引起,初次感染時症狀為水痘,即使康復也可能不會消失,反而終其一生都潛藏在神經節中,伺機而動,在免疫力低下時發作成帶狀疱疹。民眾對於帶狀疱疹最大的印象就是痛,但事實上,急性期的疼痛可能只是個開端,令人擔憂的是還可能產生嚴重且長期的併發症,例如:患者可會發生可長達數月至數年的疹後神經痛。面對難以透過止痛藥有效控制的疼痛,生活、睡眠品質與心理健康都會受到嚴重衝擊。若發生部位在眼周、耳朵,少數患者會出現失明、失聰的嚴重併發症,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兩大學會聯合呼籲: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不防帶狀疱疹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壁本就相對常人脆弱,若血管再次受到損傷,將提升心衰竭、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李貽恒醫師說明,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兩學會籌組專案小組,匯集16位跨科別醫師的專業,統整近百個國內外資料,於2025年正式發布《心血管病患疫苗接種指引》。建議預防的五大疾病包含: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帶狀疱疹。
賈靜雯分享:「這次會擔任帶狀疱疹衛教大使,正是因為曾經親眼見證帶狀疱疹所帶來的衝擊,也明白心血管疾病與帶狀疱疹間的關聯性,我想那種對於生活品質、健康的隱患,是所有人都應該積極去預防的。」賈靜雯表示,現在很多人都身兼多職,自己除了是演藝人員以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一旦我們生病了,對於工作人員、家人們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賈靜雯邀請民眾,即刻加入預防帶狀疱疹的行列,積極守護自己的健康,別讓免皮蛇成為美好人生中的阻礙。
黃景泰鼓勵,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與主治醫師討論帶狀疱疹的預防方式,維持良好睡眠、攝取均衡營養、了解疫苗接種資訊等,建立完善的帶狀疱疹防護網。除了可以降低未來皮蛇發生的風險,若不幸發病,仍有機會透過平常養成的免疫力,減少疼痛程度與持續時間,並降低嚴重併發症風險。
李貽恒醫師指出,民眾若能及早採取預防行動,避免相關併發症,不僅對於個人而言,可以完善自身的健康管理;對於社會而言,也能減少因疾病造成的醫療支出與生產力損失。我們希望此次記者會,提升全民、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意識,讓預防成為習慣,醫療資源得以聚焦在更需要的地方,實現更健康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