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中西醫合作治療大腸癌; 大腸癌中西合療使用狀況

圖:來賓大合照

(台北訊)目前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制度下,癌症患者可以選擇利用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希望透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將腫瘤患者經手術、放化療後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以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口亁、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等症狀減輕到最低,讓患者能順利完成整個西醫療程,發揮最大療效;尤其對末期患者所出現的惡病質,諸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不適,以及癌性疼痛問題,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在整個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中,約有9千多位的病人是大腸癌患者,期望透過中醫的介入,搭配衛教正確用藥觀念,有效幫助患者完成西醫癌症治療療程。

中西整合治療大腸癌之特色

賀一航得到大腸癌,開刀後不願接受化療,爾後癌細胞轉移到肝跟肺,不幸病逝。「心海羅盤」葉教授(葉耀星)罹患大腸癌,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全靠意志力,最終回天乏術。豬哥亮治療大腸癌聽信偏方,再次回醫院治療時,癌細胞已轉移肝、肺,且嚴重腹水,一年後不敵病魔而過世。39歲的余苑綺於2014年確診直腸癌第三期,發現時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媽媽李亞萍提到余苑綺因為長時間接受化療,身體已出現抗藥性,體內血紅素、白血球、紅血球等數據也未達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已無法再進行化療,以上這些案例都說明大腸癌在治療上所遭遇之困難。

中醫自古重視腸胃消化系統,依照體質差異進行個別化治療,在現有西醫大腸癌標準治療上發揮協同加成之抗癌效果,是調節並維持免疫力的重要角色,因此中西整合是大腸癌之最佳治療方案,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已病防變,病後防復發,帶病留人與疾病和平共存,中醫強調以身心靈之全人照護,達到延長大腸癌患者壽命之終極目標。

大腸癌術後的中醫治療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亡之首已連續36年,而大腸癌佔全國十大癌症在男性中排位第一,在女性中排位第三,可見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影響之大,所以大腸癌的治療也成為目前很重要的議題。

大約百分之八十五的大腸癌都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所以大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是發現大腸癌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的大腸癌都會安排手術切除。中醫在大腸癌術後的照顧,在術後早期即術後第二天就可以加入針灸治療,如此可以減低病人的疼痛及提早恢復消化力及免疫力。

術後開始放療、化療、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力治療都可以中藥或針灸的治療,尤其對化療藥物引起的腸胃不適或骨隨的抑制或疲勞無力等,都可利用中西結合治療來達到減少化療副作用引起的不適,增加治療的耐受度來完成放化療等治療,進而恢復健康,延續生命。

中醫輔助治療大腸癌的臨床療效

高雄長庚中醫部蔡明諺主任指出大腸直腸癌團隊轉介案例說明,中醫能隨著癌症治療的不同階段而做出適當的因應,來協助改善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病患存活期。譬如:化療期間可用滑罐來改善患者的疲勞、噁心/嘔吐、睡眠障礙和疼痛等。中藥搭配外用製劑能減緩標靶藥物的皮膚紅疹、痤瘡或指甲病變等。以兩名化療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為例,在療程結束半年仍飽受手腳麻木所苦、雙手感覺如冰、拿東西手抖無法書寫以及足底腫脹好像黏滿砂礫而行走困難,後來在中醫依據辯證論治,分別投用「溫經散寒養血」和「清熱利濕舒筋」的藥方,治療數週後神經病變的症狀逐漸恢復,生活機能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