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影片將於5月9日加映 詳細資訊請參閱TIDF官網
參賽作品主題豐富,多呼應當前世界脈動,也能看見影像工作者對於紀錄片美學本身的思考與實驗。關注議題包括難民、性別、土地正義、文化/身分認同、轉型正義等,為台灣觀眾帶來豐富的觀影饗宴。而目前為亞洲紀錄片影展之最的競賽總獎金,亦培育出不少重要紀錄片人才。
頒獎典禮現場更有文化部部長李永得、影視局局長徐宜君、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執行長王君琦、副執行長陳德齡、TIDF策展人林木材,及本屆競賽/觀摩導演及評審等貴賓蒞臨盛會,無法親臨的國際影人及評審,則事先預錄影片現場播放,場面熱鬧溫馨。
文化部部長李永得對參與頒獎感到榮幸,也為今年成功舉辦的TIDF表示肯定。「紀錄片的獨立觀點具有人文關懷與創意精神,透過影展的國際交流,讓大家對不同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獻上祝福之餘更大方承諾,「文化部未來一定擴大支持!」
策展人林木材代表影展感謝所有人的參與,談到在疫情影響下的籌備艱難,一度哽咽:「透過紀錄片讓大家看到全世界是影展的使命。策展方要回應疫情時代的考驗,顯得特別艱難與辛苦,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和投入。」更感性表示,「紀錄片與台灣的民主自由息息相關,文化部支持TIDF不只支持是電影本身,也是在支持台灣社會發展。」
拍攝苦難精準不煽情 《歸北者》獲亞洲視野競賽首獎
亞洲視野競賽首獎《歸北者》拍攝一位非自願「脫北」的女子。評審讚賞其以精準不煽情的鏡頭,如實呈現被攝者經歷的苦難,切中全球數百萬流離者的痛苦,更深刻反映出家與自由的意義。導演李承俊表示,在令人沮喪的疫情下獲獎對他來說是非常棒的禮物,很想體驗台北的溫暖與活力,也惋惜影展延期一年後還是無法成行。
優等獎《迷航》製作近十年,呈現中國烏坎村民主抗爭的複雜面貌。評審推崇導演李哲昕堅持不懈的精神,更盛讚本片的精雕細琢,拼貼多年素材深入刻畫運動核心領袖的掙扎,同時映照出凌駕其上的政治力量。評審團特別獎則頒予拍攝泰緬邊界撣族青年的《無地之壤》,肯定其引人入勝的故事、嚴謹架構與藝術性,讓位居邊緣且無歸屬國的族群得以發聲。面對近期緬甸動盪的情勢,導演南塔瓦.努班查邦(Nontawat NUMBENCHAPOL)表示非常擔心被攝者的安危,並希望將這個獎獻給所有為自由民主與獨裁政權對抗的小人物。
本屆亞洲視野競賽競爭激烈,評審為鼓勵更多佳片,加碼列出兩部特別提及,分別是《呼叫外星朋友》與《故鄉陌事》。前者挑戰傳統紀錄片的想像,巧妙運用多變素材,以絢麗如萬花筒般的影像語言獲得青睞;後者則被評為一幅引人入勝的勞工階級生活寫照,節制而迂迴的交織家中已了與未了的創傷,留下動人餘響。
《被消失的存在》叩問轉型正義 獲國際競賽首獎殊榮
《被消失的存在》以跨域創新的視覺手法,揭示黎巴嫩當局從未直視的不義歷史真相,並帶出許多國家需面對的「歷史失憶」與轉型正義課題,動人具啟發性,獲頒國際競賽首獎。優等獎《離線列車》菲律賓裔導演拍攝自己身為非法移民,一路搭火車橫跨美國的漫長旅程,評審認為其成功凸顯非法移民惶亂而安靜的狀態,藉由表相對比出最深沉的自傳書寫,獨具一格。
國際競賽評審團特別提及《危巢青春》,拍攝蘇格蘭小鎮少女的掙扎與成長,評審認為其攝影精準、剪輯生動,主角旁白使用巧妙,配樂亦說服力十足,在飽富戲劇性的敘事中見證主角的蛻變。
凝視細菌戰創傷《潰爛 癒合 掩藏》台灣競賽奪冠
台灣競賽首獎頒發給《潰爛 癒合 掩藏》,導演洪子健揭露二戰日軍731部隊在中國東北進行細菌戰實驗,所造成的歷史創傷。評審稱讚其勇敢有力、田調深入,不僅記錄戰爭中人體生化實驗的殘忍恐怖,亦為這段被抹滅的記憶、否決承擔的歷史共業,下了註解。
台灣競賽優等獎由《工寮》奪下,本片以多人重演堆疊移工的在台遭遇,評審評論其運用劇情片敘事架構,讓移工暫時隱匿於各自的分享中,得以暢所欲言並共同編造不斷延展的群體故事。拍攝團隊特別感謝公視的支持,認為這是對其工作方法和影像語彙的肯定。評審團特別提及《伏流》拍攝流轉於城市邊緣、歷史廢墟中的人事物,評審讚許其有別於傳統紀錄片的手法,展現出平凡中的詩感,精緻不落俗套。
《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 雙雙獲得華人紀錄片獎首獎
匿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的作品《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並獲華人紀錄片獎首獎。評審盛讚作品鏡頭拍攝精準、剪接俐落,以強大的真實涉入感,捕捉抗爭者的激情與矛盾。創作者們面對當局威脅毫不畏懼、堅決記錄,讓眾人看見電影如何即時回應政治時局,召喚社會良知,建構集體意識。評審團認為這兩部作品不僅在現實中承先啟後,形式上亦相輔相成,決定將兩者並列為首獎。「能在台灣放映並獲獎,對我們有很大的意義。」匿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特別拍攝短片發表得獎感言:「影片的意義不止是見證,希望透過回望過去,能更認識和理解我們是一個怎樣的共同體。」
甫獲得亞洲視野競賽優等獎的《迷航》,再次拿下華人紀錄片獎評審團特別獎與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華人紀錄片獎評審團嘉許其為關注社會運動過程的優秀蹲點式紀錄片,台灣影評人協會則認為其得以深掘「民主」的複雜性,而顯得難能可貴。評審團亦特別提及香港導演廖沛毅的《Happy Valley》,表揚導演青春、純真而直白的視角,以詩意方式展現家鄉面對威脅逼近下的真實感受,影像純粹而充滿力量。導演表示本片對他意義重大,由衷感謝評審認可帶來的啟發和動力,「讓我持續記錄香港這座城市──這個對我來說代表一切的地方。」
《秘密的滋味》獲青少年評審團肯定 觀眾最愛《瓦爾興湖家庭電影》
由27名青少年組成評審,「青少年評審團獎」頒予《秘密的滋味》,認可該片故事性、議題性兼具,導演執行能力細膩、拍攝意識明確,以樸實鏡頭探求母親於赤柬大屠殺時期的傷痛回憶,組成一封詩意明朗的家書。而觀眾票選獎則由國際競賽入圍片《瓦爾興湖家庭電影》奪下,串聯三代母女的家族故事,傳承了不同時空生命意義的追尋,打動無數觀眾。
得獎影片將於5月9日加映 詳細資訊請參閱TIDF官網
TIDF評審團陣容堅強,由台灣、亞洲與國際的重要策展人、影像與文化工作者共同組成。「亞洲視野競賽」評審包括加拿大獨立策展人 Jesse CUMMING、新加坡重要紀錄片工作者 陳彬彬、知名音樂製作與策展人 鍾適芳。「國際競賽」評審由資深荷蘭製片人與紀錄片顧問 Martijn te Pas、越南藝術家 阮純詩、資深金獎剪輯師 雷震卿擔任。「台灣競賽」評審則邀請,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紀錄片策展人 Dimitris KERKINOS、菲律賓獨立電影創作者 John TORRES、獨立策展人 鄭慧華共同組成。
特別獎項「華人紀錄片獎」則由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委製編審及獨立策展人 Rasha SALTI、日本當代深具影響力的動態影像藝術家 牧野貴、詩人及文化工作者 鍾永豐共同評選。「青少年評審團獎」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由27名青少年評審,評選出具新世代觀點的佳片。
得獎影片將會於影展最後一日(5/9)加映,欲欣賞獲獎佳作的觀眾請務必把握機會觀影!完整得獎理由與放映資訊請參閱TIDF官網最新消息。
完整得獎名單:
亞洲視野競賽
首獎《歸北者》Shadow Flowers
優等獎《迷航》Lost Course
評審團特別獎《無地之壤》Soil without Land
評審團特別提及《呼叫外星朋友》For My Alien Friend、《故鄉陌事》The Strangers
國際競賽
首獎《被消失的存在》Erased, _____ Ascent of the Invisible
優等獎《離線列車》No Data Plan
評審團特別提及《危巢青春》Scheme Birds
台灣競賽
首獎《潰爛 癒合 掩藏》Opening Closing Forgetting
優等獎《工寮》Gubuk (Hut)
評審團特別提及《伏流》Flow
華人紀錄片獎
首獎《佔領立法會》Taking Back the Legislature、《理大圍城》Inside the Red Brick Wall
評審團特別獎《迷航》Lost Course
評審團特別提及《Happy Valley》
華人紀錄片獎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迷航》 Lost Course
青少年評審團獎:《秘密的滋味》The Taste of Secrets
觀眾票選獎:《瓦爾興湖家庭電影》Walchensee Forever
傑出貢獻獎:《人間》雜誌 Ren Jian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