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引進線上版「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幫助醫病溝通更順暢。
以病人為中心 病友協會推醫病共享決策具像表達病友疾病負擔
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臨床上常反覆發作,且疾病強度也會隨時間時好時壞1。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病人應全面長期管理疾病,因為影響層面不僅止於皮膚病灶,常會失眠、憂鬱焦慮、自信心受創、影響就學工作等,是導致身心重大負擔的皮膚疾病1,2。但上述疾病負擔在過去並未被正視,為了幫助病人更有效的控制疾病,應將1) 皮膚表徵及症狀、2) 心理健康、3) 生活品質三大面向同步列入治療考量。有感於病人在看病過程難以具體表達綜合身心層面所面臨的困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引進線上版「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盼能幫助病人及醫師,由不同面向去瞭解病人感知角度的疾病負擔,讓數字說話幫助病人具像表達。
病人可透過電腦或手機直接進行線上評量,每次評量結果會自動記錄,方便追蹤;醫師則可藉此工具多面向掌握病人的疾病負擔與控制狀況,並針對每次的評量分數變化提供治療建議。數位化線上工具可帶給醫師及病人極大的便利性,朱家瑜醫師呼籲:「各級醫院及基層診所的皮膚科醫師應多加利用ADCT,讓醫病溝通更順暢,將有助於提升問診效率及對病情的掌握度,更為病人開啟參與治療討論的契機,落實醫病共享決策。」
ADCT成皮膚科醫師臨床利器 提升病人長期疾病管理能力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臨床上發現,未能長期控制疾病已被認定為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重大疾病負擔3。由於患者每次看診時間有限,像異位性皮膚炎這樣的慢性病,更有賴於有效的溝通和方式讓醫師暸解疾病對患者的影響。除了配合醫師長期追蹤治療,也建議患者可多借助衛教師、營養師的協助,並利用ADCT共同管理疾病。ADCT是透過6個簡易問題,讓醫師在看診前掌握病人的各項疾病負擔,包含:症狀整體嚴重程度、劇烈搔癢發作頻率、疾病相關困擾程度、影響睡眠頻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同時病人也會藉此感受到醫師的關心,更能積極面對治療,並透過觀察自己的評量分數變化,以量化的方式瞭解自身疾病控制狀況。
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對病人影響層面廣泛,在無法擁有正常生活的情況下,病人可能對治療感到灰心。黃毓惠醫師指出,在尚未有ADCT之前,對於疾病控制狀況並沒有一個簡易且以病人為出發點的衡量指標。長庚醫院是最早開始導入ADCT臨床應用的醫學中心之一,經過追蹤紀錄結果發現,ADCT分數越高代表疾病控制狀況越不理想;且 ADCT分數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也呈現正相關,當兩者分數越高時,表示患者的症狀及病情也越嚴重4。ADCT實為皮膚科醫師的臨床利器,可作為治療階段的建議程序,將疾病控制追蹤紀錄納為治療指標之一,幫助醫師在有限的問診時間內,全面快速掌握病人情況,促進醫病雙向溝通治療規劃,更可藉此提升病人長期管理疾病的能力。
長期治療穩定控制是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從根源改善病灶
朱家瑜醫師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最新的治療策略是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及針對免疫路徑為導向1,而生物製劑即是透過精準鎖定異常的發炎因子進行阻斷,從根源改善病灶,同時降低副作用產生5,如同接力賽的決勝關鍵,幫助病人完美衝刺對抗疾病。如今生物製劑已有健保給付,可大幅降低病人的經濟負擔。慢性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若經照光3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即可申請健保給付。此外,今年5月生物製劑的適應症也拓寬至12歲至17歲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青少年病人,為更多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朱家瑜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是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需要長期治療穩定控制,因此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是病人最重視的。使用生物製劑不需進行抽血或尿液監測6等風險管理,在臨床上是安全的治療選擇。且根據2020年6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所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分析顯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之成年病人,癢感分數在用藥第2天就有明顯改善(相較於安慰劑組)。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施打生物製劑,癢感有明顯改善並持續達52周(一年)7 甚至更長8。另有研究顯示,近半數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後,紅腫面積跟嚴重程度可改善75%以上9;合併生物製劑與類固醇藥膏治療後,8成病人生活品質也有顯著提升10。現在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版圖完整,鼓勵病友們持續積極治療,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Reference:
1. 2020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http://www.derma.org.tw/CKEdit/upload/files/adconsensusbooklet.pdf
2. Bridgman AC,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120 (2018) 603–606
3. Simpson EL, et al. JAMA Dermatol. 2018;154:903–912
4. Ref: courtesy of Dr. YH Huang
5. Atopic dermatitis treatment advances on psoriasis research; Dermatology Times; https://www.dermatologytimes.com/atopic-dermatitis/atopic-dermatitis-treatment-advances-psoriasis-research
6. 仿單:https://info.fda.gov.tw/MLMS/H0001D3.aspx?LicId=60001082
7. Silverberg JI,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0;82(6):1328-1336.
8. Beck LA, et al. Am J Clin Dermatol. 2020;21(4):567-577
9. Simpson et al. Two Phase 3 Trials of Dupilumab versus Placebo in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16;375:2335-48
10. Blauvelt et al. Long-term manage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with dupilumab and concomitant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LIBERTY AD CHRONOS): a 1-year,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7; 389:228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