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不可不知!放射治療在癌症治療上的角色

(圖)恩主公醫院放射腫瘤科鍾道生主任(恩主公醫院提供)新北市訊---「醫師我想問你,我的朋友在接受癌症治療中,她的主治醫師要她去放射腫瘤科接受什麼什麼刀、請問會痛嗎?會流血嗎?會使病人有輻射嗎?」恩主公醫院放射腫瘤科鍾道生主任表示,「放射治療」對大多民眾仍存在許多誤解,尤其常在診間聽到家屬或病人有類似上述的疑慮,其實目前的放射治療已經不像多年前那麼多副作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現在放射線並可提供照射範圍內不同劑量(腫瘤劑量較高、正常組織較少);對於不規則形狀的腫瘤可以正確的打在病灶上,效果更好。常聽到的螺旋刀、電腦刀,真光刀大多數的「刀」不代表手術,它代表的是高精準劑量。而放射治療除了射束調控,位置也要精準。所以會加上影像導航(IGRT)如錐狀射束電腦斷層(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應用於臨床醫療上,即治療中取得即時影像,治療床校正病人移動位置,以提供病人高精確的放射治療。因為精準度高,能縮小治療的誤差範圍,藉此降低周邊正常組織副作用,臨床長期追蹤證明使用影像導航放射治療在攝護腺癌上副作用差距在2030%以上。

而其他常見癌症也有輔助効果,例如乳癌,早期乳癌以往只有全乳癌切除一途,經過國際長達25年的追蹤證明,局部切除加上術後放射治療(乳房保留手術)與全乳房切除有著同等的治療效果及存活率。目前乳癌保留手術已是早期乳癌標準療法之一。而針對高風險病人(淋巴轉移)放射治療更可以降低復發率、延長生命(存活率)。對於體內外會受到呼吸移動的器官如肺部、乳房、肝臟 ,我們可以使用呼吸調控裝置,提供非侵入性內部固定的效果已在舒適的狀態之下可以簡單快速的完成精準的治療

還有像是大腸直腸癌,自民國95年便是國內癌症發生第一名,隨著患病年齡年輕化; 長期的存活率以及高品質的生活品質考慮也變得非常重要。對於局部晚期直腸癌,以往只有切除及人工造口選擇,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2020年更新的指引:對於二三期的直腸癌,為了減低局部復發的風險,強烈建議使用手術前輔助治療(化療+放療),以及延長手術等待的間歇期、以達到增加腫瘤縮小程度進而提高器官保留(保留肛門比率)、最終延長存活率。

我們也常在診間聽到病人說第四期是代表有遠端器官轉移。但是有轉移不代表是末期,目前我們可以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 A B R/ S B R T)來處理。根據2019的臨床研究顯示不只可以維持生活品質,甚至可以延長無惡化存活率從28個月延伸到41個月。另放射治療中會不會使病人有輻射,關於這個問題也常常在診間聽到,其實放射治療就像X光機器開關一樣,只有在治療中放射線經過身體,治療後便沒有放射性的產生。最後提醒大家,就算是在疫情當中也要趕快接受治療,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