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表示,癌症的治療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過程,除了因治療所產生的如營養、外觀改變、疾病症狀…等生理層面的副作用之外,在心理上更會伴隨愧疚、焦慮、憂鬱、害怕、悲傷等負面情緒。而多數病友們也會因為無法獲得正確或足夠的資訊,以及相關資源的支持,而影響生活品質及康復過程。
蔡副執行長說,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的高峰期在45~55歲間,此時期病友承受多元的責任,須兼顧家庭與職場,還必須受疾病的煎熬。事實上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88.43%,將近九成,與癌共處的時間漫長,若有週邊力量的支持,將可以幫助癌友們重新投入生活目標,感受到正面影響。
一、家人支持
家庭是一個人最深的眷戀,對病友而言,家庭所能提供的支持也是最無法被取代的。從身體不適開始,家人陪伴就醫;診斷後家人給予鼓勵、打氣,一起經歷最相近的感受,一起討論治療方向;治療中的不適,家人費心的照顧。無助脆弱的時侯,家庭的支持穩固了病友的生活,讓日子可以繼續的走下去。
二、友人支持
朋友在疾病適應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生了病,很多的心事向家人吐露時,有時怕太沈重,讓家人跟著擔心,但不說放在心裡,沈甸甸的一塊大石頭壓著心頭,怎麼也快活不起來。於是,找個朋友把話說出來,有時只是單純的有人傾聽,心情也就不會那麼的重。
病友就像是同一條船上的人!即便生活背景不同,但在面對癌症,努力抗癌的這件事上,彼此有著共同的經驗。很多時侯,我們可以從病友的分享中得到寶貴的經驗,減少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摸索。
四、專家支持
生了病才體會到,「健康」是門專業,這當中除了醫師給予的治療安排外,還有護理師指導照護傷口以及療程中副作用的因應、營養師提供營養飲食的指導、社工師協助支持系統的建構、心理師陪伴疾病適應,有些還需要復健師指導身體功能的修復等。
五、信仰支持
罹癌的人生,難免有很多得不到解答的疑問與難關,若能適當籍由信仰帶來正向的力量提昇對「生病」的體悟,進而昇華自己的生命態度與價值,當中的珍貴便是生命最美的見證!
六、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資源和其它支持資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可以提供立即性的幫忙,特別是在物質或經濟等工具性的需求部分,社會上有許多公益團體、病友協會及基金會等,都可以提供病友從疾病的資訊、心理情緒的支持乃至於生活急難等之各種協助。讓病友能夠清楚且即時得到所需要資源。
七、 政府支持
社會福利本身主要是在照顧弱勢,尤其對於生活支持力原本就薄弱的個人或家庭,一旦有家人發現罹癌,勢必引發更大的生活危機。
公部門的馬上關懷急難救助、低收入戶的申請等,除了發揮緊急的急難救助外,還可以提供弱勢族群一個長期性的支持資源。當然,若要取得這些資源,是需要經過資格審查的,以便讓福利資源得以放在最需要的族群上。
蔡副執行長也鼓勵病友多運用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源,基金會配置專業的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社工師…等,提供癌友身心靈多元的服務,並整合社會資源,使癌友及家屬從診斷到治療,甚至出院返家皆能得到完整的照顧及服務,提升其生活品質,邁向康復。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每年舉辦《愛波舞后》活動,集結乳癌病友以舞會友的方式,響應國際乳癌防治運動,而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深獲乳癌姊妹們支持,每年皆號召上百位乳癌病友同樂共舞。
將抗癌喻為一種奇遇 為愛波舞后重拾自信之路加油打氣
擁有好舞藝的藝人小嫻在現場巧扮紅心皇后,帶領多位乳癌病友裝扮的愛麗絲及撲克牌人 舞出自信,她以自身的經驗鼓勵乳癌姊妹:「我也曾陷入人生低潮,生命中可能會有許多意外,這些意外甚至會讓我們的自信心受傷,然而透過學習新的事物重新獲得力量與成就感,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都是讓我們看到自己原本的完美與美麗。」多數乳癌患者面臨乳房切除手術及化療掉髮等副作用,難免影響自信,藉由學習新的事物,欣賞更多面向的自己,並重拾自信。同時呼籲,現在有許多癌友支持團體提供多樣資源與管道,倚靠自己邁開腳步去尋求合適的資源,為自己找到需要的支持力量。